另辟蹊径的治疗方案!你对它的误解有多少?
免疫治疗误区大揭秘 误区一:用药一个多月了,检查结果没有变化,是不是没有效果?误区解析: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是调动免疫系统的力量,让它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免疫系统的反应时间比较长,不过免疫系统一旦被有效激活后,就可以持续监视体内环境,从而为患者提供长期的保护,这便是免疫治疗的“长拖尾效应”[1]。确实存在一两次免疫治疗后肿瘤就明显缩小的患者,但比较少见。大多数情况下免疫治疗会在开始后2~3个月起效,有时候时间会更长[2]。
建议:临床上根据影像学治疗前后病灶大小的变化,结合患者症状、肿瘤标志物综合判断药物疗效。因此,建议觅友们服用免疫治疗药物之后,遵医嘱每周期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同时注意自己的其他变化(如本来没有咳嗽,现在咳嗽了等等),如果发现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或其他症状加重,可以及时复查CT,如果没有特殊变化,建议按治疗计划进行影像学评估[2]。
误区二:听说使用免疫治疗会导致肿瘤变大?显示肿瘤增大就等于免疫治疗无效?误区解析:CT显示肿瘤病灶增大,不一定代表肿瘤真的进展了,也可能是一种“假性肿瘤进展”,简称为“假进展”。大约10%患者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表现为用药初期肿瘤明显增大,但持续用药一段时间后肿瘤又转而缩小的情况。这是因为在药物作用下,免疫T细胞被激活,并大量进入肿瘤区域,因此表面上表现为肿瘤变得“肿胀”了、体积增大了[2]。
建议:“假性进展”一般发生在免疫治疗的前3个月内,2%-8%的患者将经历“假性进展”[3]。每一位免疫治疗后CT显示肿瘤增大的患者,都要仔细鉴别到底是真进展还是“假进展”。建议觅友们遵医嘱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注意自己身体的变化,如出现原先症状加重(如咳嗽加重)或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生反馈。
图源:摄图网
误区三:使用肿瘤免疫治疗的药物,要配合免疫增强药误区解析:绝大部分电视、手机上宣传的神乎其神的免疫增强药,很多都是没有医学循证依据的保健品。也就是说没有科学研究证明,吃了这些药,能增强免疫治疗效果。
建议:不要随便吃成分不明的药物,尤其是成分不明的中草药,这可能对肝肾功能有损害。吃了可能不仅没能增强免疫力,还可能影响各个器官的基础功能,或者影响抗肿瘤药的效果[2]。当然,如果觅友们去到正规医院找中医医师根据体质对症开的提高免疫的中药,我们是不反对的,觅友们需要警惕的是来路不明、成分不明的药物。
由于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就是调动免疫系统去攻击癌细胞,因此提高免疫力对免疫治疗来说至关重要。为了增强免疫力,我们建议觅友们饮食要营养均衡。一般来说推荐每公斤体重摄入1.2g的蛋白质,补充优质蛋白质必备的四种食物:鸡蛋、奶制品、动物性食物和一种植物性食物—大豆制品。每天吃1个鸡蛋、喝500g奶制品,每周至少吃两次水产品。同时建议每日食用蔬菜300~500g左右,水果200~350g[4]。
同时建议觅友们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出门活动活动,打打太极拳八段锦,长期居家不动或者卧床都是不利于抗癌的。同时留意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外出回家勤洗手,不要让自己被其他“病原体”盯上。
误区四:免疫治疗后没胃口吃饭,正好饿死肿瘤?误区解析:有谣言说“癌细胞只能摄取葡萄糖,只有停止吃糖,多吃肉,肿瘤细胞才能长得非常缓慢甚至停止生长。因此癌症是被‘饿死’的”。
在这里觅健科普君一定要告诉觅友们:少吃饭不可能饿死肿瘤!很多人总会因为知道了一点点知识,就开始利用这一点知识胡编乱造。大部分肿瘤细胞确实更青睐“葡萄糖”,但要知道我们吃的脂肪类食物(比如花生等坚果类食物),大部分也都是经过代谢转化为葡萄糖来发挥作用;其次,肿瘤细胞只是青睐葡萄糖,不代表其他类型的营养物质它就不能利用,肿瘤细胞很聪明的,它们很懂得如何让自己活下去[5]。因此,饿死肿瘤的说法非常不可靠,反而只会损伤我们自己的身体。
建议:在对抗疾病(不仅仅只是癌症)中,免疫系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时候时候免疫功能会低下呢?恰恰就是营养不良的人最容易出现免疫低下。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下,人体的白蛋白大量消耗,在血液当中没有可以用来当做人体活动和生活的原料的蛋白,那么血红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就开始倒霉了。燃烧这两种蛋白之后,人就会开始出现贫血、免疫功能低下的症状[5]。
这就好比两军作战,本想烧光周围粮草逼退敌军,结果敌军还有其他途径的粮草供给,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我们自己的军队反而因为没有粮草而节节败退。因此,建议患者们还是好好吃饭,荤素搭配,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才有能力去战胜肿瘤。
图源:摄图网
误区五:使用免疫治疗药物期间病情稳定了,可以开始备孕了误区解析:免疫治疗期间是不适合怀孕的。PD-1/PD-L1抑制剂会影响母亲和胎儿之间的免疫平衡,因此会增加流产的风险。
建议:建议免疫治疗结束至少4个月不要备孕,并且在治疗疗程结束后去做一些评估生育力的检查,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备孕[2]。
除此之外,对于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等,或者平时需要使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药物(接受器官移植者)的患者,目前普遍认为接受免疫治疗时会出现自身免疫疾病加重的风险,但这部分患者也同样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因此这部分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前也需要经过系统评估,谨慎权衡风险和获益之后,再决定是否进行免疫治疗[1]。
误区六:免疫治疗期间病情稳定了,可以停药了误区解析:病情稳定肿瘤没有扩大甚至缩小,不代表就能“躺平”,停止用药。肿瘤缩小只是消灭了部分肿瘤细胞,还没有彻底解决问题。根据以往的研究,中断用药会影响免疫治疗的疗效,这样就前功尽弃了[2]。
建议:就算肿瘤消失也不一定就可以停药,后续需要根据影像学以及血液学检查来评估,一般来说,维持两年的免疫治疗是比较稳妥的选择。如果特殊情况,比如肿瘤对药物耐药或者治疗中不良反应太严重,请告知医生,医生会经过系统评估考虑是否停药[2]。
总结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手段,虽然带来了新的希望,但也伴随着许多误区和疑问。通过今天的科普,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觅友们更科学地认识免疫治疗,避免陷入误区,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记住,面对免疫治疗,保持理性和耐心至关重要。在治疗过程中,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遵循医嘱,定期复查,是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的关键。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战胜癌症!